弘之子,宇伯通,河南南阳人,东汉更始帝时为渔阳太守,后来归附光武帝,封为建中侯,赐称大将军。光武中兴后,自负其功,对光武有不敬之举。自光武即帝位以来,不能封王,心怀不满,在部下朱浮的策动下,起兵造反。被苍头子密所杀,并灭其三族。
彭宠彭庞字伯通,籍贯在南阳。 少小为郡吏,避难走他乡。 乘势投更始,纳言舍王郎。 识机奔刘秀,此前尚迷茫。 上谷获封号,邯郸输军粮。 光武初即位,封爵费考量。 宰辅拜吴汉,司马任王梁。 宠官不得加,心下乃怏怏。 终致拥兵反,自封为燕王。 南面交张步,北边结胡、羌。 多疑则孤立,祸起在萧墙。 性命先断送,宗族继覆亡。
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惟敬同郡秦子敕,荐之于太守许靖曰:“昔高宗梦傅说,周文求吕尚,爰及汉祖,纳食其于布衣,此乃帝王之所以倡业垂统,缉熙厥功也。今明府稽古皇极,允执神灵,体公刘之德,行勿翦之惠,《清庙》之作于是乎始,褒贬之义于是乎兴,然而六翮未之备也。伏见处士绵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云囗[音蕴]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直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谠落落之誉,丰功厚利,建迹立勋,然后纪功于王府,飞声于来世,不亦美哉!”
囗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璋髠钳囗为徒隶。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囗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囗非故人,又适有宾客,囗径上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囗坐,囗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囗,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囗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囗为治中从事。囗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囗,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囗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囗行事,意以稍疏,左迁囗为阳江太守。
南北朝时安定人,字兴,骁勇并善于骑射,初时跟随杜洛周,后降朱荣为都督。接着又跟随高欢出征山东和宇文泰对峙,乐引兵攻入泰营,被刺伤,肠子流出,他包扎好后,继续撕杀,身受数伤后才回营中,接着他又领兵冲入宇文泰营中,俘虏他的部将四十多人。高欢又派乐追杀宇文泰。宇文泰对他说:“你身受数伤,和我恶战,即使我今日战死,难道你明日能够生吗?何不把我的金带拿去,收兵回营。”乐听了他的话,拿着他的金带回到营中,天宝年中初封陈留王,后来迁任太守。
字美正,河北河间瀛州人,陈留王之六世孙,彭明远之子,唐中宗(李显)嗣圣元年甲申岁(公元684年)登进士,景龙中任礼部侍郎,唐睿宗(李旦)永昌元年已丑岁(公元689年)中状元,官任太常侍博士;武后时任礼部尚书,诰封金紫光禄大夫。桉:唐代文学家苏廷硕,京兆人,武则天朝进士,袭封许国公,开元间居相位。曾撰文赞景直公学问:“通理内融,含挥外静,文尚典雅,学穷精博。”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史馆编撰工部尚书宋祁专为景直公撰写纪事:彭景直,赢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千、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即向皇帝提的建议),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祀坛、墠为亲疏多少为杀: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皆月祭;远庙为祀,享当乃,止去祀为坛,去坛为墠,有寿祭之,无寿乃止,醮用日,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号月祭;二祀庙不月祭,则古元日祭者;今诸陵朔望进食,近古之殷事,诸节进食,近古之荐新。郑玄曰:“殷事月之朔,半荐新奠也于仪礼,朔半日犹常日朝夕也。既大洋,即四时焉,此其祭皆在庙云。”近世始于朔望诸节祭陵寝,唯四时及腊,五享于庙,寻经质礼,无日祭于陵之文。汉时,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陵,旁立庙园,各有寝便殿,故曰祭诸寝;月祭诸便殿,夏禹以犯节烦数,自元帝,愿罢。郡国庙丞相韦玄成等,后因议七庙外寝园皆无复修议者,亦以祭不欲数,宜复古四时祭于庙,刘歆引春秋外传,曰祖祢,曰祭曾高,月祀二祧,时享增墠岁贡;魏晋以降不祭墓,臣谓宜罢诸陵日祭,如礼便。帝不从,因下诏,有司言:“诸陵不当日进食,夫礼以人情为之沿革,何专古而泥所闻。干陵宜朝辅进奠,昭献陵,日一进,或所司乏于费,可减,朕常善为之。”中宗崩,葬定陵,有司议,以和思皇后共葬,后为武后所杀,不得其丧,所将招魂合诸梓宫。景直曰:“招魂古无传不可,请如桥山藏衣冠故事,纳后茔衣。”复寝宫单衣魂辂告以大牢,内之方中,奉帝梓棺右覆以夷衾,众当其言,制曰可。景直后历礼部郎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