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大革命时期,1923年7月至1925年底,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参加两次东征。1925年5月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副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成立后,任区委委员,1926年10月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兼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1927年3月到武汉农讲所工作。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10月,澎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缺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1月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任海陆丰工农民主政府委员长和中共东江特委书记。1928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冬任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卖而被捕,30日在上海龙华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同时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其著作编为《彭湃文集》。 附注:中共中央很快得到彭湃等四同志就义的噩耗。当晚,周恩来含着眼泪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劳苦群众书》,油印后,于笠晨发往各地党组织,并通知各级党组织举行哀悼。1930年8月30日,彭湃等四烈士牺牲一周年时,周恩来以冠生的笔名在《红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彭扬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章写道:“革命领袖的牺牲,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照耀在千万群众的心中,熔成为大革命的推动之力,燃烧着每一个被压迫群众热情,一齐奔向革命的火原,所以我们在四难得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的继续着死难的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彭德清从事革命工作70余年,曾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军长,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交通部副部长、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等职务。1950年11月,彭德清率27军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五次战役。在著名的新兴里战斗中,给有160余年建军历史的美海军陆战第1师以沉重打击,击毙击伤敌11000人,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6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彭德清像